陆逊手中就有五万军队(权命逊为大都督、假节,督朱然、潘璋、宋谦、韩当、徐盛、鲜于丹、孙桓等五万人拒之),
差不多算是旗鼓相当,甚至刘备还场作战处在劣势。
刘备夷陵之战的失败,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。
刘备大军溃败后,在长江北岸率领八千军队防备曹魏的黄权被切断了归路。摆在黄权面前的是两条路,要么投降东吴,要么投降曹魏。
黄权考虑再三,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,刘备正与孙权打得头破血流,投降孙权就太不厚道了,只好投降曹魏。
很快有传言说,黄权在成都的家人被刘备以叛国罪处死了。新老板曹丕迫不及待地相信了传言,出于对新员工的特殊关照,发布命令让黄权为家人操办丧事。
黄权凭着对刘备的了解,认为这个传言不靠谱,回答说:“我与刘备、诸葛亮推心置腹,他们都知道我的初衷,不会杀害我的家人(臣与刘、葛推诚相信,明臣本志)。这一定是个谣言,过几天就能水落石出。”
黄权如此信任刘备是有道理的。
刘备确实没有辜负黄权的信任,他理解黄权不得已的苦衷,特意对黄权的家人网开一面,待之如初。
刘备与黄权君臣相知,就如同好朋友一样,虽然相隔千里,却是心有灵犀,一切尽在不言中,古往今来,并不多见。
裴松之就拿刘备此时的作为,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做了一番对比。对比的事件是,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后,汉武帝不问青红皂白,立即夷灭李陵三族。
世间事经不起对比。这一比,刘备就把汉武帝远远比下去了。
虽然战前刘备就信心不足,预料到可能会遭到失败,但失败变成现实,而且变成惨败的时候,还是太残酷了一些。
刘备征战一生,转战南北,与袁绍、曹操、袁术、吕布等猛人都交过手,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也都亲身参与过,是见过大世面大战阵的老板。世间已无曹孟德之后,他更是唯一的老牌诸侯,如今却大败于后起之秀陆逊之手,着实有些羞愧,甚至觉得无脸回成都,就在白帝城(今重庆奉节东)住了下来。
汉中争夺战,刘备对曹魏死心了。夷陵之战,他对东吴也死心了。这个百折不挠的枭雄,从此情绪低落,心灰意懒。
刘备的死心,从两个事件可以看出。
一是改鱼复县为永安。永安两字,传达出他不想再打仗的心思。
出生入死打了一辈子,没打出想要的清平世界,短期内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,而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,等不到统一天下的那一天了。罢了罢了,就这样算了吧。
二是接受孙权的请和要求。
孙权一向是个务实的人,刘备打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紧紧抱住曹丕的大腿,甚至低三下四主动称臣,谦虚得不得了。
有句话说:以利交者、利尽则散,是指人与人之间因为相互利用而结成的关系,一旦不需要利用了,关系自然也就到头了。
打败刘备之后,孙权认为用不着再抱曹丕的大腿了,便结束了这段畸形的君臣关系,把曹丕气得干瞪眼,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地要找孙权算账。
于是,孙权又来抱刘备的大腿,丝毫不在意几个月前他们还打得头破血流。
刘备接受了孙权的请和,没有执着于仇恨。因为他已经了却了为关羽出兵报仇的心愿,不是不去做,而是做不到。
过日子,不能只向后看,更要向前看。与孙权联合,依旧是刘备最好的选择。
人,终究是跑不过命的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